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一起“扬帆”?

“虽然越来越多的学院开始新设、增设了轨道交通相关专业,但整体来看,人才缺口依然很大,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仍面临很多挑战。”12月14日,在2019全国轨道交通产学合作研讨会上,北京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、原副校长张星臣说道。

据悉,该研讨会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、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指导,全国轨道交通产教联盟、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、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交通运输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,北京智联友道科技有限公司承办。

根据我国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》,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要达到17.5万公里,到2030年,规划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;截止2018年6月,全国共计有3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规划得到了批准……而支撑这一切的将是,大概400万名以上的高铁地铁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。

在“高铁名片”越走越远,地铁引领城市发展的当下,培养具有更高职业技能的人才,是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。

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该如何与快速发展的行业同行同步,一起驶向未来?

以行业为先 以标准为重

“人才培养应该秉持怎样的逻辑?产业、产品、技术、人才和教育,这才是应有的逻辑。”人社部中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会长毕结礼表示,在职业教育中,应先明确来自产业、产品等前端的现实需求,然后再确立教育的方向和内容。

轨道交通行业规范性强、标准严格。行业特点决定了在轨道人才培养中,必须坚持行业为先的原则。

“以物流、电子商务等专业为例,这些专业的课程案例更丰富、更鲜活,在现实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变化。”智联友道集团首席技术官刘延涛表示,“但是轨道交通专业的应用场景是非常确定和固定的,教与学,必须紧密地和行业结合,随意性很小”。

“与铁路相比,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中,学校和老师对行业规范、标准的认识,要相对薄弱”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培训部部长詹惠敏介绍道,“2015年以来,我们以课题组的形式开展了城轨交通职业标准、培训标准和认证标准的研究与编写,并相继在去年和前年发布出版。”这些丛书,不仅包含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、司机等在内的工种职业技能标准,还有与其配套的培训教材。

“轨道行业是高度重视规范和标准的,但是从目前来看,课程标准和培养标准等一些基础性工作还比较薄弱。”毕结礼认为,以职业标准、课程标准等为重点的标准建设,将是下一步职业教育的突破点。

让校企合作建得起、做得好

“2018年全年累计有1073所本科高校与498家企业,完成了17608项合作立项。”智联友道集团的执行总裁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副组长高滨介绍道。

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需要关注行业,但是,教育往往具有滞后性。在设备、技术、产品快速更新迭代的当下,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。

石家庄,被誉为“火车拉来的城市”,在我国铁路运营网中,处于“一纵一横”的枢纽位置,是沟通南北、连接东西的关键节点。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借助城市区位优势,与中铁六局、十一局,中铁电气化集团等建立起了校外实训基地,开展校企合作。

校企合作,怎么建起双赢模式,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?宁波市轨道交通培训学院“引厂入校”,在帮学生“真刀实枪”实训的同时,也帮企业降低了设备、租金成本。

……

在轨道交通这一相对封闭的行业,非传统交通类背景的院校,校企合作外围资源薄弱;不少院校对行业人才需求缺乏了解和判断,低门槛、能快启动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“遍地开花”,但人才缺口相对更大的城轨机电专业却鲜少开设。

为应对这些挑战,各类人才培养、产学合作的联盟和社会团体相继成立。在论坛现场,还成立了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交通运输教育专业委员会。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崔邦焱表示,“希望通过委员会,能够更好地联合起学校、企业各方力量,为发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,贡献力量”。

以技术驱动 服务人才成长

“请缓解制动,列车将进入手动驾驶模式。”宽大的操作台、密密麻麻的按钮,窗前湛蓝的天空下,两排铁轨延伸向远方……头戴感官设备,手持操作手柄,来自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教师常丽君,正在完成VR版的地铁司机体验。

“感觉很真实,这次体验下来,我熟悉了地铁司机的整个工作流程和每个环节的各项步骤。”常丽君说道,“有了这么方便的技术,不应该再让学生们闭门造车了”。

在轨道交通这样一个相对封闭、安全性考虑极高的行业,让学生在真实场景学习操作的机会并不多。“拿常见的地铁单门、多门故障处置为例,现实中,可能在半分钟的时间里就要快速响应,操作要求很高,我们很难在实习中就有机会自己去操作”。毕业于城规交通行业的陈文斌说道。

“我们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讲解、参观学习为主,学生亲自体验、动手操作的相对有限。”常丽君说道。

在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,技术为教育赋提供了新想象。

除了能体验地铁司机工作外,现场展出的这款VR设备,还能帮助学生以站台乘务员的视角,“透视”地认识地铁列车、车站的各个功能结构。

技术出身的刘延涛认为,要使用技术但不能神化技术。目前不少院校“跟风”开设了人工智能轨道交通实验室,但对人工智能能解决什么行业痛点,有哪些应用场景却不甚了了,“技术只是工具,一定要服务于产业、服务于教育”。